前往主要內容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
身世告知怎麼辦 英文版 網站導覽 臉書粉絲團 聯絡我們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 關於我們
    • 緣起
    • 服務宗旨
    • 組織架構
    • 服務項目
    • 交通資訊
    • 常見問題
    • 聯絡我們
  • 收養人
    • 何謂收養及收養資格
    • 收養前的檢視
    • 收養流程
    • 近親收養議題
    • 繼親收養議題
    • 單身收養議題
    • 收養故事
  • 出養人
    • 何謂出養
    • 出養前的檢視
    • 如何為孩子做準備
    • 認識出養人
    • 出養故事
  • 被收養人
    • 何謂收出養
    • 什麼是尋親
    • 認識被收養人
  • 身世告知
    • 孩子想知道身世的原因
    • 如何開始這個話題?
    • 告知時的注意事項
    • 不同年紀要注意什麼呢?
    • 告知身世後會發生什麼事
    • 如何和孩子以外的人談收養
    • 繼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近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身世告知怎麼辦 資源清單
  • 尋親
    • 尋親準備
    • 尋親服務流程
    • 尋親申請
    • 尋親重聚預備
    • 尋親佈告欄
    • 尋親故事
  • 最新消息
  • 收出養百寶箱
    • 合法收出養機構
    • 收養親職課程
    • 國外收養資訊
    • 相關法令
    • 收養相關統計
    • 中心出版品
    • 收出養書籍/影音/剪報
    • 影音專區
    • 常用表單下載
    • 相關連結
  • English 網站導覽 臉書粉絲團 連絡我們
    身世告知怎麼辦
  • 關於我們
    • 緣起
    • 服務宗旨
    • 組織架構
    • 服務項目
    • 交通資訊
    • 常見問題
    • 聯絡我們
  • 收養人
    • 何謂收養及收養資格
    • 收養前的檢視
    • 收養流程
    • 近親收養議題
    • 繼親收養議題
    • 單身收養議題
    • 收養故事
  • 出養人
    • 何謂出養
    • 出養前的檢視
    • 如何為孩子做準備
    • 認識出養人
    • 出養故事
  • 被收養人
    • 何謂收出養
    • 什麼是尋親
    • 認識被收養人
  • 身世告知
    • 孩子想知道身世的原因
    • 如何開始這個話題?
    • 告知時的注意事項
    • 不同年紀要注意什麼呢?
    • 告知身世後會發生什麼事
    • 如何和孩子以外的人談收養
    • 繼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近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身世告知怎麼辦 資源清單
  • 尋親
    • 尋親準備
    • 尋親服務流程
    • 尋親申請
    • 尋親重聚預備
    • 尋親佈告欄
    • 尋親故事
  • 最新消息
  • 收出養百寶箱
    • 合法收出養機構
    • 收養親職課程
    • 國外收養資訊
    • 相關法令
    • 收養相關統計
    • 中心出版品
    • 收出養書籍/影音/剪報
    • 影音專區
    • 常用表單下載
    • 相關連結
收出養百寶箱
::: 首頁 > 收出養百寶箱 > 收出養書籍/影音/剪報 > 超缺!雲林寄養家庭退多增少 31戶寄養家庭暖心喊話
超缺!雲林寄養家庭退多增少 31戶寄養家庭暖心喊話
新聞剪報 2023-02-13

超缺!雲林寄養家庭退多增少 31戶寄養家庭暖心喊話

雲林縣需安置的兒少有169人,縣長張麗善今天授證予全縣31戶寄養家庭時說,目前僅35人由寄養家庭照顧,且近年寄養家庭「退的比增的多」,還有很多兒少得至機構或外縣市安置,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寄養爸媽也現身說法,兒少初來乍到都說「火星語」,彼此歷經磨合,長時間陪伴教導和專業治療,終能如常溝通,孩子也很融入家庭生活,相信「有愛一切就足夠」。
新聞類別:寄養 新聞出處:經濟日報

2023/02/11 【記者陳苡葳/經濟日報報導】


 

雲林縣需安置的兒少有169人,縣長張麗善今天授證予全縣31戶寄養家庭時說,目前僅35人由寄養家庭照顧,且近年寄養家庭「退的比增的多」,還有很多兒少得至機構或外縣市安置,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寄養爸媽也現身說法,兒少初來乍到都說「火星語」,彼此歷經磨合,長時間陪伴教導和專業治療,終能如常溝通,孩子也很融入家庭生活,相信「有愛一切就足夠」。

 

雲林家扶中心主委陳燦勳表示,目前全縣31戶寄養家庭,15年以上5戶,5至15年16戶,5年以下10戶,近6年退出比新進多,據統計,有29戶退出、20戶新進。

 

雲林家扶督導林珊宇分析,寄養家庭多因有其他生涯規劃、照顧家人、身心狀況、搬家、無法承受出養分離或較難照顧、經社工評估不適任、年紀大退休等因素退出,招募目標每年10戶,加入者須通過生活環境、收入和家人認同等多方評估,審核條件嚴謹,去年度有5戶報名,實際僅通過4戶,適任者不多。

 

寄養媽媽許麗雅是社工出身,有在機構照顧安置兒少經驗,寄養爸媽李鴻銘和林玉鳳夫婦則是很喜歡小孩,分別加入寄養行列3年,經手照顧的寄養兒都曾有語言方面問題,在他們耐心陪伴教導、發音矯正與提供專業語言治療下,親子間順利磨合、順暢溝通,孩子也在過程中感受到寄養家長的愛與用心,敞開心房,自在生活。

 

其中,林玉鳳的胞姊林燕萩早她一步擔任寄養家庭,以「只要努力照顧,孩子定會不同」的信念,帶大一名多重障礙的寄養兒,還延續過去執教經驗,自製教材帶領,甚至為此攻讀特殊教育研究所,林玉鳳,2家人成為相互喘息家庭,造福寄養兒。

 

年滿25歲、有國中以上學歷、家中有足夠空間及穩定收入者,均可報名寄養家庭招募,詳細資訊可撥雲林家扶寄養組專線05-6323200洽詢。

 

 

 

新聞出處:經濟日報

回列表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Facebook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Line
:::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地址:10066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1號5樓之1

電話:(02) 8979-5430 傳真:(02) 2321-2798

信箱:adoption@adoptinfo.org.tw

主辦單位: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 2019 Child and Juvenile Adoption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