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心看待收養
對於身世告知議題感到擔心害怕是養父母常有的感受。養父母通常認為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不知道該在何時與孩子談論,就像和孩子討論性教育一樣。孩子可以敏感到養父母的逃避與不安,被收養的孩子常為了避免讓養父母傷心難過,選擇盡量避免談論關於收養的議題,但這對養父母和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可能因為疏於溝通而造成親子關係愈來愈疏離。從小灌輸孩子對於收養有正向的概念,包括不是每個人都會和生父母住在一起、家人不一定都要長的像等等。
確認孩子發問的動機
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提出一些關於出生或是小時候的問題,很多都讓養父母嚇得心驚膽跳,以為孩子要問身世了。對養父母來說,重點是要搞清楚孩子的問題,知道他們提問的動機是什麼,才能滿足孩子的疑問。除了直接詢問孩子,你也可先就孩子的年紀來判斷孩子在提出疑問時,是真的想知道身世呢?還是只是好奇自己是如何出生的呢?例如孩子問起:「媽媽,我是在哪裡出生的呀?」,這時媽媽可能會不知該如何回答,有的可能會隨便編個謊言帶過,有的可能會將身世全盤托出,但其實可以先反問孩子:「怎麼會想到這問題呢?」,以了解孩子的背後動機。其實很多問題背後的出發點很單純,只是養父母過度緊張擔心而把事情複雜化了。
建立家庭組成多元化的概念
什麼是家庭?家庭並不是僅有單一形式,核心家庭、收養家庭、單親家庭、繼親家庭、同居家庭、同志家庭、隔代教養家庭…這些都是家庭。家庭的主要工作與任務,就是讓每個成員的需求得以滿足,可以被教育、保護,感受到溫暖與愛,能穩定健康的生活下去。可以藉由說故事、看影片、繪畫或飼養寵物,幫孩子認識家庭的多樣形式,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各式各樣人種和文化,當然也包括各式各樣的家庭。
營造適合討論收養話題的態度與環境
養父母回答身世的態度很重要,要讓孩子感到舒服自在,可以繼續發問。當孩子在提問時,他們需要一個明確且真實的答案,年幼的孩子甚至不需要知道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也不想知道所有細節,所以面對年幼的孩子是態度比細節重要,也就是讓孩子覺得聊這件事是可以的。
在什麼情境下跟孩子討論身世問題也很重要。在孩子感到熟悉、舒適的環境下知道自己生命中的大事,對孩子而言是比較可以放任問題跟情緒出來的。畢竟若在一個吵鬧的聚會或公共場合中,沒有任何人能夠自在地談論個人隱私。
※ 建議您 :
請記住!不論孩子年紀多大,溫暖的語氣與正向開放的態度,將是你和孩子持續討論身世的重要元素!
從小且持續的告知過程
身世告知並非告訴孩子「你不是我親生的」而已,也不是單單一次的描述就可完整說明前因後果。這種在生命中佔有重要比例的事,也不宜一次全盤托出,建議循序漸進的慢慢說明,對孩子和養父母都是比較好的方法。透過每一次的告知,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想法、情緒以及吸收程度,然後視反應做調整。
盡可能描述事實而非善意的謊言
養父母可能會為了想保護孩子而用善意的謊言包裝身世,為了圓這個謊,很可能會衍生出更多的謊言,但這對親子關係來說是個不定時炸彈,因為您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透過其他管道,例如鄰居、親友、或是一起遊戲的親友小孩,早已經對被收養的事有所懷疑。
談論到親生父母及過去背景時,請不要用批判的言語
我們肯定有許多養父母是很願意與孩子討論身世議題的。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談論到孩子的生父母時,請用正向或是中立的態度,不論生父母過去做了什麼,請不要加上個人的評價或情緒,這並不會讓孩子比較愛養父母,反而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也不好,畢竟他們是生父母所生。
一、如何稱呼生父母:
談到生父母時,要怎麼稱呼好呢?建議可以用生父母的姓氏或名字,例如「陳媽媽」或是「淑惠媽媽」。如果孩子有疑問:「那誰才是我真正的媽媽?爸爸?」,建議你不妨和孩子討論一下心目中「想要的媽媽」是什麼樣子?
或是用下面四個簡單的問題和孩子聊聊:
- 誰每天講故事給你聽?
- 誰每天送你去上學?
- 你以前住在誰的肚子裡?
- 你的單眼皮跟誰一樣?
我們並不是要去否定生父母的存在,但是我們可以透過討論上述問題,協助孩子理解有兩對父母的概念,以及這兩對父母對孩子來說都是真正的父母,一個是生他的、一個是照顧他的,這兩對父母是用不同的方式和孩子建立關係。
二、 如果孩子是棄嬰,可以怎麼說:
對於收養棄嬰的父母來說,要如何用正向的語言向孩子敘述過去的背景,難度更勝於知道生父母身份的孩子。因為棄嬰顧名思義就是被遺棄的孩子,不論對誰都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更何況是對於正在發展自我認同、尋找自我價值的孩子。
你可以試試下面的說法:
- 雖然你是在公寓樓梯間被發現,但你的生母這麼做,我們相信她一定是希望你可以儘早被發現並被好好照顧。因為那個地方每天都有很多人經過,也因為這樣,你很快就來到我們家,成為我們的寶貝。
- 若孩子問到養父母也不清楚的資訊時,例如:生我的爸媽長什麼樣子?他們多高?不妨直接告訴孩子你也不清楚。畢竟沒有人能對自己沒經歷過的事情做清楚的回答。若孩子很執意要知道,用「反推」是個不錯的方法,例如:孩子有大眼睛、修長的四肢,就可以反問孩子,覺得自己的大眼睛應該比較像生父還是像生母?四肢修長又是可能像誰?讓孩子有想像的空間,彌補沒有真實訊息的缺憾。當然你也可以讓孩子用畫畫方式將對生父母的想像具體化唷!
三、如果生父母有藥酒癮、入監服刑、家暴等背景,可以怎麼說:
對於原生家庭背景較複雜的孩子,養父母要親口告訴孩子身世勢必是一件很掙扎的事情,也可能因心疼孩子的處境,而擔心告知身世會造成孩子的難過,或負面自我看法。會如此擔心的養父母其實就是太愛孩子才會如此顧忌不安。其實孩子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和情緒是敏感的,別讓自己因為擔心而隱瞞或欺騙孩子,刻意逃避不談,這樣會讓孩子更誤解,以為是自己做錯事。
養父母可以用比較中立的態度,或循序漸進引導的方式帶著孩子去認識自己的身世,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你可以先告知生父母的基本資訊,平時透過與孩子討論相關新聞報導,來了解孩子對於藥酒癮、入監服刑等狀況的態度跟想法,並引導孩子以中立或同理的角度來看待,等到孩子年紀較大,身心跟生活狀況都穩定時,選一個適當的場合跟時機向孩子說明,養父母可以讓孩子知道生父母的行為不等於是孩子本身,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允許孩子發洩情緒
告知後的陪伴非常重要。每個孩子在得知身世後的反應都不同,孩子可能會有一些情緒,生氣、難過、哭泣或甚至毫無反應,不論孩子的反應為何,養父母都要用心觀察,並給孩子一個安全可靠的環境發洩情緒或適度安撫。你可以主動鼓勵孩子發洩情緒、給他一個深深的擁抱,告訴他爸媽有多愛他、他永遠是家裡的寶貝,來幫助孩子接納被收養的事實。
孩子有權利決定要將收養這件事告訴誰
養父母必須記住,孩子是收養關係中的主角,而非爸媽,應該由孩子決定是否要將這件事透露給其他人知道?可以給誰知道?知道多少?怎麼說才好?當孩子夠成熟,懂得如何回答問題時,詢問孩子的意見,幫助孩子一起想孩子覺得可行的說法,用來向同學、鄰居、老師、親友等人說明收養這件事情。
【摘錄自-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 收養知多少?如何與孩子談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