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
身世告知怎麼辦 英文版 網站導覽 臉書粉絲團 聯絡我們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 關於我們
    • 緣起
    • 服務宗旨
    • 組織架構
    • 服務項目
    • 交通資訊
    • 聯絡我們
  • 收養人
    • 何謂收養
    • 收養前的檢視
    • 收養流程
    • 近親收養議題
    • 繼親收養議題
    • 單身收養議題
    • 收養故事
  • 出養人
    • 何謂出養
    • 出養前的檢視
    • 如何為孩子作準備
    • 出養故事
  • 被收養人
    • 何謂收出養
    • 什麼是尋親
  • 身世告知
    • 孩子想知道身世的原因
    • 如何開始這個話題?
    • 告知時的注意事項
    • 不同年紀要注意什麼呢?
    • 告知身世後會發生什麼事
    • 如何和孩子以外的人談收養
    • 繼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近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身世告知怎麼辦 資源清單
  • 尋親
    • 尋親準備
    • 尋親服務流程
    • 尋親申請
    • 尋親佈告欄
    • 尋親故事
  • 最新消息
  • 收出養百寶箱
    • 合法收出養機構
    • 收養親職課程
    • 國外收養資訊
    • 相關法令
    • 收養相關統計
    • 中心出版品
    • 收出養書籍/影音/剪報
    • 影音專區
    • 常用表單下載
    • 相關連結
  • English 網站導覽 臉書粉絲團 連絡我們
    身世告知怎麼辦
  • 關於我們
    • 緣起
    • 服務宗旨
    • 組織架構
    • 服務項目
    • 交通資訊
    • 聯絡我們
  • 收養人
    • 何謂收養
    • 收養前的檢視
    • 收養流程
    • 近親收養議題
    • 繼親收養議題
    • 單身收養議題
    • 收養故事
  • 出養人
    • 何謂出養
    • 出養前的檢視
    • 如何為孩子作準備
    • 出養故事
  • 被收養人
    • 何謂收出養
    • 什麼是尋親
  • 身世告知
    • 孩子想知道身世的原因
    • 如何開始這個話題?
    • 告知時的注意事項
    • 不同年紀要注意什麼呢?
    • 告知身世後會發生什麼事
    • 如何和孩子以外的人談收養
    • 繼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近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身世告知怎麼辦 資源清單
  • 尋親
    • 尋親準備
    • 尋親服務流程
    • 尋親申請
    • 尋親佈告欄
    • 尋親故事
  • 最新消息
  • 收出養百寶箱
    • 合法收出養機構
    • 收養親職課程
    • 國外收養資訊
    • 相關法令
    • 收養相關統計
    • 中心出版品
    • 收出養書籍/影音/剪報
    • 影音專區
    • 常用表單下載
    • 相關連結
身世告知
::: 首頁 > 身世告知 > 告知身世後會發生什麼事

告知身世後會發生什麼事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屬於自己的特質與個性,知道身世後所展現出來的反應也大不同。孩子可能會因為並非親生而感到自卑、沮喪、不安全感。最重要的是,無論孩子有哪些情緒反應,或是做出某些行為來測試養父母,養父母都不需擔心告知身世會與孩子關係疏離,反之,養父母的陪伴其實是孩子度過失落與低潮的最佳避風港呢!

 

允許情緒的表達

若養父母過去從未和孩子談論過收養一事,可想而知當孩子第一次聽到這樣的事情當然會生氣、震驚、不能置信、哭鬧、否認等。就像您相信您的另一半一樣,當有一天他/她告訴你:「其實我有另外喜歡的人」,這樣的比喻雖然強烈,但孩子的心情就跟你一樣,一時無法接受。而有些孩子可能在表面上看起來毫無反應,但內心可能已天翻地覆。請你陪伴在孩子身邊,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安心釋放所有的情緒,並誠實的告知孩子,過去不敢向孩子說明收養的原因,是因為害怕擔心失去孩子的緣故。

※ 建議您 :

  • v  同理孩子的情緒:例如:我可以了解你現在心裡的感受,若今天爸爸隱瞞我某件我應該知道的事情,我想我可能會比你更生氣、傷心。
  •      給孩子個人的空間或步調:對於年紀稍長的孩子,可以在安全的情況下試著讓孩子獨處,讓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空間,整理糾結的情緒。
  •      陪伴孩子發洩情緒:你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大哭或鼓勵孩子用繪畫或文字等方式表達情緒。當然你也可以視孩子平時習慣的方式,重點是讓孩子的情緒有出口。

 

親子教養與收養

「他一定是知道身世之後才會事事跟我唱反調!」

「早知道就不要告訴他事實,不然他的功課也不會一落千丈!」

「你又不是我爸媽!憑什麼要我聽你的話!」

諸如此類的言語、行為、情緒,在青少年階段的孩子最為明顯,很多孩子會利用收養這個議題來反抗養父母的約束,而很多養父母會因此而掉入孩子的陷阱。

對被收養的孩子來說,青春期做任何事情都是困難的,因為他們會不知不覺將事情與收養扯上關係。但其實青春期的管教一直是所有為人父母頭痛的問題。每一位孩子都會經歷青春期,在青春期間發生的許多叛逆行為,並非只有被收養的孩子才會有。孩子的叛逆行為會讓養父母歸咎於是太早讓孩子得知身世,養父母覺得自己是不是沒有權利管孩子,或是不知道要如何管教孩子,但教養議題是每個家庭都會有的,不要因為孩子賭氣的話語或行動而懷疑自己,養父母就是孩子的父母。

 

小真是個被收養的孩子,從小就知道自己是被收養的事情。自從她升上國小五年級就常常不按時寫功課,也常常違反家規,她告訴養母自己是因為被收養的身分而靜不下心,所以也不想遵守規範。

養母對小真說:「按時繳交作業,是一個學生該盡的本分,也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妳違反了我們之間訂好的家規,這次我還是要處罰妳,希望妳之後可以遵守我們之間的約定,也可以按時完成作業。」

養母依一直以來的家庭規則決定沒收小真一個禮拜的零用錢,希望小真可以知道自己的錯誤,並進一步詢問小真不繳交作業及違反規定的原因為何。

小真:「我並不是因為收養的身分而不想寫作業,我只是因為作業好難我寫不完,然後又很想快點去玩…有時會覺得家裡的規矩好嚴格,我覺得我根本做不到,我怕我說出來會被媽媽罵,所以我才說我是因為收養的身分而不乖。」

媽媽聽出來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了,於是和小真討論可以怎樣調整家規,以及作業很難的解決方法。

※ 建議您 :

  • v  收養家庭就跟一般的家庭一樣,每個家庭都會有管教議題及親子衝突,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      管教和收養是兩件事情,提醒自己不要混為一談。
  •      當個有自信的父母,不要被自己心理對收養的不安擊倒。

 

與親生子女間的衝突

手足議題是每個家庭都會有的議題,但在收養家庭中可能會被放大檢視,養父母要更加平常心看待家中的每個孩子,並盡量秉持公平的原則,讓每位孩子都能感受到同等的愛。

處理手足議題是真的不容易,但其實孩子的想法很單純,孩子們只是希望在父母的眼中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建議父母要保有和每位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要好好地了解孩子,可以讓孩子知道各有強項,爸媽都很欣賞。

 ※ 建議您 :

v         協調出一套關懷模式:定期定時的分配時間給每位孩子,了解他們的需求與擔心,多加肯定手足間友善的相處與互動,讓孩子知道是多一個手足而非競爭者。

 

尋親

 每個被收養的孩子,都會期待能夠知道自己完整的資訊、甚至與原生家庭重聚、講話、問想問的問題。成年後的孩子可能已經在就業、甚至結婚生子,照理說應該能夠獨當一面、也夠成熟去面對身世,但還是有些人會對被收養這件事感到有情緒,愈晚知道身世的孩子因為一直以為的狀況不是事實而更容易陷入混亂的情緒中,需更多心力調適自己。無論孩子的情況如何,單單提出尋親這個念頭還是會讓孩子有罪惡感,身邊的人可能會勸他要珍惜現在的生活、或尋親很忘恩負義、不孝順等等。很多被收養人擔心養父母會難過,選擇偷偷進行或等養父母過世後才尋親,但到時候生父母可能也已不在人世了,徒留遺憾。

面對孩子的身世是養父母一輩子的課題,不只是告訴孩子身世,還包括陪伴孩子尋親。養父母可能會無法理解孩子為什麼要去尋親?我把我知道的都跟他說了啊?難道他覺得我們對他不好嗎?他想回去那裡嗎?其實被收養人的動機很單純,純粹是想知道「我來自哪裡?我是誰?」,盡可能讓自己能對根源有更多瞭解跟掌握,才會覺得生命完整且沒有遺憾。

尋親不是馬上就可以辦到的,可能會花上好幾個月、好幾年、甚至沒有結果。也可能會出乎意料、很快就找到了,也可能面臨對方不願重聚的失望。這整個過程對被收養人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養父母的支持與鼓勵對孩子是很重要的。

在台灣,被收養人只要年滿二十歲就可以來到「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翻閱其個人收出養資料或申請尋親,中心有專業的社工協助被收養人整理生命故事,討論尋親過程中可能面臨的狀況,並同理雙方複雜的心情。中心社工會全程陪伴,安排會面重聚,協助雙方能夠好好對話、建立關係、傳遞重要的訊息,以及理解彼此的差異。

 

尋找支持系統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論是告知孩子身世、管教孩子的行為或處理孩子在青春期對自我身份認同的困擾等等,養父母如果能夠和有相同經驗的人分享,不但可以參考他人的意見,也可以互相支持鼓勵。收養人跟孩子都可以透過參加收出養機構的家庭聯誼活動或團體,來認識其他收養家庭。若是需要找人聊聊心情、聽聽不同的意見,也歡迎來電或來信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利用中心的服務,我們的社工很樂意陪伴你。

 

【摘錄自-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 收養知多少?如何與孩子談身世】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Facebook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Line
:::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地址:10066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1號5樓之1

電話:(02) 8979-5430 傳真:(02) 2321-2798

信箱:adoption@adoptinfo.org.tw

主辦單位: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協辦單位: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 2019 Child and Juvenile Adoption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