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議題
一、養父母的自我準備
- 釐清收養動機:辦理收養是因為自己想為人父母?還是為了成全長輩、親友之期待?許多人認為親戚間之收養僅為名義之別,但以法律層面視之,一旦收養成立,你就是孩子的父母,故在孩子成年前的大小事都需要由你出面處理。擔任父母的過程中會面臨許多挑戰與困難,若本身並無為人父母之計劃與想法,可能容易於中途放棄,故建議你在辦理收養前,先確認自己收養的初衷。
- 法律責任:從法律的觀點視之,收養等同親生,一旦收養關係成立,生父母與孩子便沒有親子關係,而你與孩子則有相互撫養義務以及繼承權利,也就是當你年老時,孩子有照顧之義務,若你名下有財產、債務,也會由孩子來繼承。
二、如何幫孩子做準備
- 告知未來的改變:試著用孩子年紀可理解的辭彙,讓孩子了解為什麼生父母無法持續照顧,以及將來會由誰接手照顧責任,也讓孩子清楚這改變將會是永久的。孩子對突如其來的告知通常無法接受,且容易產生負向之自我觀感與情緒,建議給予持續性的說明,澄清孩子的誤解,並讓孩子有抒發情緒的空間。
- 關於稱謂:若孩子對你與生父母並無既定之稱謂,則可直接給予收養後應有之稱謂,若孩子對收出養雙方已有既定稱謂,突然要孩子改口是相當不自在的,建議提早透過告知收出養原因,讓孩子理解事件的始末,進而較能認同改變稱謂的原因。此外,初期不應給孩子太多壓力,應讓孩子有調適的空間,並給予正向的鼓勵。
- 生活適應:生活環境的適應也會隨著孩子年紀而有不同,年紀較小的孩子雖不會表達,但會反映在飲食、作息、脾氣上;若孩子年紀較長,則會明確表現出自己的不適應,建議在收養前可先以漸進的方式,讓孩子與你及其他家人有相處之機會,熟識後較易建立關係,也建議你在孩子進入家庭的初期,應給孩子多點空間與安撫來減低不適應的問題。
三、其他家人的準備
- 同住家人之準備:建議你在收養前便先與同住家人進行討論,以及向家人說明收養後會有之生活與法律關係之改變,確認家人皆可接受收養,也願意配合孩子進入家庭後之生活調整。若你已有親生之孩子,對孩子說明收養的始末,以及澄清未來的生活輪廓是非常重要的,儘可能也讓親生的孩子有多點時間準備與適應。
- 其他親友之準備:建議在收養前可先告知較為親近之親友,讓其了解收養動機,以及往後相處需要請親友協助之處,除可減少親友因好奇或不瞭解而產生之困擾,也較可增加親友對孩子之認同。
教養議題
一、如何與孩子建立關係
- 給孩子時間:與孩子建立關係的要訣就是需要『時間』,若可以配合孩子的特質,讓孩子以自己的步調來調整生活,可減低孩子適應環境改變時面臨的壓力,消除關係中的緊張氣氛。
- 開放的態度:對孩子各方面抱持開放態度是相當重要的,可讓孩子認為你不僅只是照顧者,也可以是遊戲、提問、談心的對象,如此不論在何種情況下,孩子都會願意與你分享心中想法,對增進雙方親密度會有明顯的幫忙。
- 別急著管教:若在與孩子還未建立關係前就有許多管教出現,可能會使孩子對你更加退卻,建議可先與孩子培養出穩定的關係後,再慢慢加入管教角色。
二、收養與教養議題
身為養父母,必須先建立一個觀念『不論收養或親生的孩子都會有管教問題,也都可能發生親子衝突』。請你試著回想自己年輕時,是否也常與父母、師長因管教有紛爭,而孩子也是經歷一樣的過程,只是每人的特質不同而有程度的差異。以此方式看待問題,較可理性處理應對。另外,建議你可用平常心對待孩子,盡可能對自己之教養有信心,勿因親友的眼光而影響教養態度。
三、手足相處議題
近乎全數的收養人在面對收養與親生的孩子時,都期待可盡力做到一視同仁,也會要求周邊親友做到公平。然而,有時因孩子的年紀、家人的態度,確實會有較難平衡的地方。建議你可多觀察親友與孩子之互動,若確有失公平之處,可於事後向孩子澄清並提供類似之補償。
身世告知議題
有關身世告知之時機、原則與技巧等詳細資訊可參考網站中的身世告知-告知時的注意事項,此處則會針對近親收養在身世上較常遇到之困擾進行說明。
一、與生父母的互動
因生父母為親戚,本就有許多相處互動機會,當孩子知悉身世後,可能對該如何與生父母互動感到疑問,且隨著因著孩子個性不同而可能有不同之反應。建議你可觀察孩子對與生父母之互動,再視狀況調整接觸頻率。
二、探望議題
隨著孩子對身世的了解,可能延伸出想要了解原生家庭的念頭,且因親戚平時就有接觸,孩子更可能主動提出與原生家庭近一步互動等要求。建議你將其視為一般親戚之友好互動,對互動僅需有基本之界線與規定,如功課作完才能去玩、寒暑假才可以去過夜等,讓孩子清楚了解訂定規則並非不允許與原生家人互動,而是為求不打亂生活規範。
三、無法掌控的身世告知
近親收養因是整個家族牽涉其中,故親友互動後常會引發非預期狀況,如孩子與其他親屬孩子遊戲時得知『你不是你媽生的』;或其他親戚基於好心向孩子表達『你要好好孝順爸媽,也要對伯父跟伯母好一點,有他們才有你』,諸如此類的非預期狀況,可能會使孩子在不理想的狀況下知悉身世,或因持續被提及身世問題而感到困擾,建議你可主動向親友說明,並提醒若有身世之好奇或問題應找大人詢問,而非向小孩開口。
關係議題
一、關於收出養協議
若收出養兩方都認同此段收養關係,也是出於自己意願而辦理,那對雙方的關係影響較小。但若收出養起因於長輩授意或為達成某特定目的而辦理,可能使收出養之其中一方或兩方都感到不適,此時除大人間原本的親屬關係變調,也可能影響往後照顧孩子之心情。
二、孩子的自我認同
『究竟我是誰的孩子?』可能是多數近親收養案件孩子的疑問,建議你可針對收養後彼此角色與生父母討論出雙方皆可接受之模式,避免孩子在兩個家庭中無所適從之狀況發生。
三、關於家族定位
有時親友對收養的態度不一,對孩子會有不同的態度與期待。但這並不是孩子能直接處理的狀況,建議你可多觀察親友與孩子之互動,留意是否有需要介入協調之事宜,避免孩子獨自承擔過多壓力。
近親收養可能面臨的問題
一、出養必要性
目前台灣之收養立法明訂進行收出養事件應先評估『出養必要性』,有出養必要性的前提下,才會評估收養方之合適性。故收養聲請案件若為名義收養、福利誘因等沒有出養必要性則可能遭到駁回。
二、親職教養易被家族關注與干涉
近親間的收養即便程序完成,但收出養雙方仍是親戚,故往後在與孩子相關的各方面都可能被生父母、家族親友關注,除可能無法依照自己的規劃處理外,龐大的壓力有時也容易使收養人產生終止收養的念頭。
三、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在收養裁定後,若生父母仍持續涉入你的教養,或向你提出特殊要求時,礙於親戚情面確實很難果斷拒絕,建議你可訂出相處界線,並先行告知生父母與親友,讓大家知道這是為了讓孩子有明確歸屬與依循標準,盼望請親友可諒解。
【參考自 - 收養人親職準備教育課程教學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