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媽媽/當寄養緣盡,情未了
2022/08/31 【聯合報/ 小魚媽媽(屏東鹽埔)】
珊點開相簿,一張張Mina和金髮碧眼的養母一起玩娃娃、堆積木,還有和新爸爸一起看書的照片在眼前閃過,住在大房子裡的三人相視而笑,讓她不禁感嘆:「看到Mina這麼幸福,我覺得好欣慰呀!」
四年多前,一名婦人在醫院生下排行第七的女兒後,表示無力扶養,要將嬰兒送人;家扶中心接下個案,安排寄養家庭。寄養媽媽珊為這個孩子取了Mina的小名,將她養得白白胖胖,可愛極了。
迎接新生命是許多人的渴望,但也有人飽受不孕之苦。美籍華裔醫師Allen夫婦嘗試六次人工生殖,依舊徒勞無功,最後決定跨海來台收養。幾經媒合,相中當時三歲半的Mina,完成階段性收養準備後,他們特地搭機來台會晤照顧者,擔心生澀的華語無法充分表達,還寫了卡片致謝。
珊提及十五年前投入寄養服務時,就已明瞭受託照顧只是暫時性的,終須將撫養重任回歸原生家庭或是收養方,卻仍情不自禁投注了心力和關愛。
得知Allen夫妻要領養Mina後,她天天努力地進行心理建設,一遍遍在腦海裡描繪著Mina到美國後的嶄新人生、擁有父母的疼愛、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希望能減輕一些分離的感傷。
一千六百多個日子裡,朝夕相處所累積的情感,又豈能說放就放?小女童離去前與寄養媽媽緊緊相擁,哭得撕心裂肺。一想到幾日後辦完簽證及法律程序,孩子即將前往一萬多公里外的美國,再相逢遙遙無期,珊縱使滿心不捨,也要忍痛將停不住的眼淚,轉化為無盡祝福。
珊和Mina的故事,在我心中迴盪,久久難以釋懷。寄養家庭敞開胸懷,給孩子安定的成長環境,短則一兩個晚上,長則數年,等待原生家庭的問題改善、恢復其功能時再回家團圓,或是交由其他家庭收養,就像守門員一樣,接住需要幫助的孩子,這樣的愛心令人動容。
寄養家庭招募不易,也期盼有更多新血投入,持續照顧失依兒童。
新聞出處: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