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
身世告知怎麼辦 英文版 網站導覽 臉書粉絲團 聯絡我們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 關於我們
    • 緣起
    • 服務宗旨
    • 組織架構
    • 服務項目
    • 交通資訊
    • 聯絡我們
  • 收養人
    • 何謂收養
    • 收養前的檢視
    • 收養流程
    • 近親收養議題
    • 繼親收養議題
    • 單身收養議題
    • 收養故事
  • 出養人
    • 何謂出養
    • 出養前的檢視
    • 如何為孩子作準備
    • 出養故事
  • 被收養人
    • 何謂收出養
    • 什麼是尋親
  • 身世告知
    • 孩子想知道身世的原因
    • 如何開始這個話題?
    • 告知時的注意事項
    • 不同年紀要注意什麼呢?
    • 告知身世後會發生什麼事
    • 如何和孩子以外的人談收養
    • 繼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近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身世告知怎麼辦 資源清單
  • 尋親
    • 尋親準備
    • 尋親服務流程
    • 尋親申請
    • 尋親佈告欄
    • 尋親故事
  • 最新消息
  • 收出養百寶箱
    • 合法收出養機構
    • 收養親職課程
    • 國外收養資訊
    • 相關法令
    • 收養相關統計
    • 中心出版品
    • 收出養書籍/影音/剪報
    • 影音專區
    • 常用表單下載
    • 相關連結
  • English 網站導覽 臉書粉絲團 連絡我們
    身世告知怎麼辦
  • 關於我們
    • 緣起
    • 服務宗旨
    • 組織架構
    • 服務項目
    • 交通資訊
    • 聯絡我們
  • 收養人
    • 何謂收養
    • 收養前的檢視
    • 收養流程
    • 近親收養議題
    • 繼親收養議題
    • 單身收養議題
    • 收養故事
  • 出養人
    • 何謂出養
    • 出養前的檢視
    • 如何為孩子作準備
    • 出養故事
  • 被收養人
    • 何謂收出養
    • 什麼是尋親
  • 身世告知
    • 孩子想知道身世的原因
    • 如何開始這個話題?
    • 告知時的注意事項
    • 不同年紀要注意什麼呢?
    • 告知身世後會發生什麼事
    • 如何和孩子以外的人談收養
    • 繼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近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身世告知怎麼辦 資源清單
  • 尋親
    • 尋親準備
    • 尋親服務流程
    • 尋親申請
    • 尋親佈告欄
    • 尋親故事
  • 最新消息
  • 收出養百寶箱
    • 合法收出養機構
    • 收養親職課程
    • 國外收養資訊
    • 相關法令
    • 收養相關統計
    • 中心出版品
    • 收出養書籍/影音/剪報
    • 影音專區
    • 常用表單下載
    • 相關連結
收出養百寶箱
::: 首頁 > 收出養百寶箱 > 收出養書籍/影音/剪報 > 離開時,你知道被愛過! 寄養家庭的歡喜與哀愁
離開時,你知道被愛過! 寄養家庭的歡喜與哀愁
新聞剪報 2022-05-30

離開時,你知道被愛過! 寄養家庭的歡喜與哀愁

成功的擊退刺蝟!接納一個沒有血緣的孩子,融入生活,通常不是甘醇甜美的滋味,多的是刺蝟試探的膽氈,他用刺翻覆你的家庭,試探你的底限;那怕是面對已轉換七個寄養家庭和兒少機構,只要能撐過,刺蝟帶來的改變,會讓彼此更勇敢更美好,苗栗家扶中心日前轉換一個成功個案,充滿了寄養家庭的歡喜與哀愁寫照。
新聞類別:寄養 新聞出處:聯合新聞網

2022/05/26 【聯合報/ 記者吳傑沐/苗栗即時報導】

 

成功的擊退刺蝟!接納一個沒有血緣的孩子,融入生活,通常不是甘醇甜美的滋味,多的是刺蝟試探的膽氈,他用刺翻覆你的家庭,試探你的底限;那怕是面對已轉換七個寄養家庭和兒少機構,只要能撐過,刺蝟帶來的改變,會讓彼此更勇敢更美好,苗栗家扶中心日前轉換一個成功個案,充滿了寄養家庭的歡喜與哀愁寫照。

 

但,為什麼寄養父母願意忍受這些?因為他們相信,兒少寄養是一場時間的戰役。苗栗家扶中心主任湯鳳琴表示,寄養家庭對兒少的替代性照顧,加上對原生家庭提供的重建服務,用愛包圍的兒少與家庭工作,一直沒有停歇,我們努力讓來時受傷的孩子「離開時,你知道被愛過」,堅持的就是這份愛的信念。

 

家扶社工督導吳明慧指出,儒儒,一個兒童年紀的孩子,來到寄養家庭2年又5個月了,在這之前住過七個寄養家庭和兒少機構,轉換的原因,不疑有他~就是刺蝟的擊退。

 

初到苗栗,單親的寄養媽媽依著多年寄養家庭照顧經驗和教養信念,如常的接納孩子,一個月時間過去,來不及欣喜幸運的短暫,孩子露出創傷的隱痛,給了寄養家長震撼教育。寫學校課業的當下,孩子不如意,莫名生氣摔擊家具,壞了燈具,拿起玻璃刺傷自己,寄養家長心慌意亂,直述無力承擔。

 

在學校,例行上課日,沒由來的脫褲叫鬧擾亂班級,老師頻頻告狀,身心俱疲,哭訴社工。對於孩子的陣仗,我們看懂、更明白這是一場足以耗弱承擔信念的競逐。

 

為了促進寄養家長和老師合作,社工定期校訪,辦理個案研討;心理師進入校園與孩子個別遊戲治療;暑假為孩子安排團體式音樂治療;竭盡提供寄養家長情緒支持和喘息替代照顧;例行寄養家長的教育訓練中,特別規劃創傷知情課程;為一圓孩子記憶中的兒時生活,舟車勞頓帶往外縣市與昔日照顧者團聚,重遊兒時地;每年寄養家庭親子活動,如常辦理,讓孩子體驗親子同樂和家庭式聚會,而就在某次住宿夜晚,孩子說話了,「我從來沒有住過這麼漂亮的地方,這麼多人在一起,覺得很幸福。」

 

終於,刺蝟暫時收起銳利,但我們仍細心關照共處。孩子的變化,轉動原生家長的目光,他們開始會面、返家團聚,已逐漸信任親生家長的照顧。

 

 

新聞出處:聯合新聞網

回列表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Facebook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Line
:::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地址:10066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1號5樓之1

電話:(02) 8979-5430 傳真:(02) 2321-2798

信箱:adoption@adoptinfo.org.tw

主辦單位: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協辦單位: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 2019 Child and Juvenile Adoption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