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姑姑變成媽媽 女教授收養重度心智障礙姪女不悔
2022/05/08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
今天是母親節,家中有身心障礙或特殊情況的孩子,媽媽的辛苦更是難以言喻,甚至有本來僅是姑姑身分,為了讓無依靠的姪女得到更好照顧而辦理收養,還陪伴遠渡重洋到國外治療,再再顯示母親角色的偉大,第一社福基金會呼籲社會大眾關心身心障礙服務,幫助家庭減輕負擔。
在第一社福永愛發展中心已13年的小麗現年45歲,從小為腦性麻痺併肢體障礙,為極重度的身心障礙者,小麗年幼時,因父母離異,後來祖父母相繼去世,由3位姑姑們一起偕同照顧。後來大姑姑為帶小麗前往美國求醫,決定收養小麗,最終經過判決正式成為小麗名義上的母親。
已經76歲的大姑姑是退休教授,和小麗一同住在校舍中,小麗平日在發展中心接受照顧,大姑姑每逢週末則會驅車從新竹北上,帶小麗返鄉享受假日休閒生活。每到週末返家時光,大姑會向中心借輪椅,即便輪椅相當沉重,但姑姑仍用盡力氣,為的就是讓小麗可以度過美好的假期。
而3歲半的小仁和小義是在台灣出生的越南寶寶,由領有台灣身分證的媽媽獨力扶養,因發展遲緩轉介至第一社福新北早資中心社區方案,包括進行學前啟蒙教學與育兒指導,並持續到宅提供早療服務約1年,也提供媽媽在家自行訓練的方法。
2個寶寶從不會走路、無法坐穩,且幾乎不太能發出聲音,透過穩定的就學、密集的療育而開始進步,歷時2年半,現在已可配合老師指令,在家幫忙媽媽做簡單的家務,說話也越來越流暢。後續經由學校、醫院和第一社福3方同步給予媽媽專業支援、物資協助,緩解單親媽媽沉重壓力。
基金會表示,依據衛福部統計處資料,去年底45歲以上心智障礙者已達到2.7萬人,佔全國心智障礙總人口的比例約23%,隨著心智障礙者邁向高齡,持續推動「雙老化家庭照顧計畫」,協助心智障礙成人的照顧服務,減輕家庭長照的負擔與壓力。此外,也提供0至6歲的早期療育,透過尋求合適資源,獲得良好的協助與照顧。
新聞出處: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