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誌】決定收養的那一刻 成為彼此這輩子的摯愛
2022/05/06 【撰文│田育志】
探進桃園,有一群「父母」超乎於原生血緣,以綿延深廣的「愛」承接失重的靈魂,帶我們看見「家」的無限可能。他們把「家」打開,拋除既定成見、撕除標籤,張開溫柔而堅定的雙手,接納新成員,一起迎接生命面臨的變化,尋找幸福的定義,找回愛的超能力。縱使日常步調各有不同,連結是如此明確,日復一日,流動其中深深的愛,正是「家」成形與存續的力量。無論晴雨,今天都將是美好的一天。
「有對父母,各自有上一段婚姻所生的孩子,再婚共組家庭後又生了一個小孩,但他們的親職教育觀念比多數家庭還要好,不僅孩子間相處很順利,父母與小孩的互動也很親近。」提起曾接觸過的收養故事,桃園市兒童及少年收出養資源服務中心主任蕭佩珊總是忘不了這對家庭,隨著社會的進步與開放,有別於傳統的結婚生子,家的組成、愛的輪廓已有不同樣貌,而「收養」就是其中一種形式。
蕭佩珊所服務的收出養資源中心,就是桃園市社會局為了協助無法於原生家庭成長的兒少另尋合適家庭,或是有收養孩子需求的父母,在2016年委託財團法人忠義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所成立的組織。在收出養資源中心裡,除了提供社會大眾收出養相關資訊與課程,讓多元組成的家庭關係能更穩固外,蕭佩珊與中心同仁也在收養家庭的互動過程中,再次體會到,只要有「愛」,就能成家。
蕭佩珊憶及,曾碰過某位未婚生子的媽媽,在結交新對象後興起結婚念頭,雖然女兒才幼稚園,但自小就會利用繪本、故事或是遊戲,讓孩子接觸家庭有多元組成的概念。「這個家庭很特別的是,媽媽告訴孩子,未來想和另一位伴侶結婚;同時也讓孩子充分感到愛與歸屬,小孩有感於自己是被愛的,也同意讓叔叔收養,而稱對方為『爸爸』或『叔叔』也完全尊重孩子的想法。」
從這樣的案例中,蕭佩珊延伸說明,在收養孩子的過程,並非只有他的未來,孩子的「過去」也是收養的一部分。「我們會很強調『身世告知』的重要性,每個孩子的發展跟成熟度不同,何時向孩子說明身世並沒有一致的答案。」蕭佩珊強調,無論是茶餘飯後的聊天、生活中碰到合適的情境或是在影視作品中有類似話題,父母都能藉以作為切入點,一步步與孩子討論身世或是家庭組成的不同。
「身世告知的目的,其實是讓孩子知道,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不論是否有原生的父母,或是面臨各種因素而在親子關係上有所改變,都一直會有人愛著自己,也不會去質疑或否定個人,感受到自己是屬於被拋棄的一方。」也因此,蕭佩珊提到,在收出養資源中心定期舉辦收養人親職準備教育課程裡,「身世告知」是十分重要的課程內容。
當然,收養關係之間的家庭經營,同樣需要花費相當心思,收出養資源服務中心也規劃了一系列給收養家庭的支持課程,有為孩子設計的內容,例如讓兒少藉由桌遊活動,瞭解與同儕間的相處;也有為家長安排的講座,邀請講師分享如何解決收養後可能產生的親子衝突。蕭佩珊表示,特別是安排收養家庭互相交流的場合,更是熱門的課程,「這些過來人的經驗特別難能可貴,很多家長都努力從中學習怎麼陪伴收養的孩子長大。」
投入兒少保護工作10多年的蕭佩珊也觀察到,社會上對收出養的概念的確有明顯變好,近年來,收養人已經不太為了傳宗接代而要求只收養男童,對孩子原生家庭背景的接受度也相對提高,即使是有缺陷的孩子,仍有家庭願意收養,陪伴他們長大。「也會有家長告訴我們,當他決定要收養另一半上一段婚姻孩子的那刻起,孩子就是他一輩子的責任;即使未來跟另一半分開,也不會放棄照護孩子。」這番發言著實令蕭佩珊印象深刻。
「任何形式的家庭組成沒有絕對的好壞,重點是家長的態度與教育孩子的觀念。」蕭佩珊樂觀地表示,建立起家庭成員間的歸屬感與依附感,讓孩子能在充滿安全感的環境下快樂長大,才是最值得的。
新聞出處: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