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棄嬰」贏得奧運金牌,是加拿大撿到寶還是教得好?
【責任編輯 羅元祺/核稿編輯 潘柏翰】 2021/08/03
以中國網友好大喜功的個性,加拿大選手瑪姬・麥克尼爾(Maggie Mac Neil)奪冠時,熱搜榜上立刻出現「加拿大華裔選手奪冠」的標題,這個話題熱度迅速竄到第二名,好奇的網友去查證瑪姬的身世,才知道瑪姬原是中國棄嬰。
2018年的世界體操錦標賽中,奪金的美國體操隊有兩名選手的身世和瑪姬一樣,都是中國的棄嬰。有網友不禁要問一句:中國棄嬰的基數有多大,才會在世界級的賽事中,出現這麼多中國棄嬰的金牌得主。
細看這三位的共同點,她們都是女生、年紀相當,並且都是身體健康的,所以排除她們是因病被遺棄。從這三位運動員的年齡推算,她們出生的時候是中國計劃生育嚴格的時期,中國人重男輕女並不是新聞,在一胎化的時代,很多父母為了追生男孩而棄養女嬰。
除了女嬰會被棄養,身患疾病的男孩,不管病症是否嚴重,也很容易被棄養。在大約20年前,中國很多地方貧窮落後,被棄養的孩子有時直接被丟在河邊或是野外,甚至乾脆丟在醫院門口的垃圾桶裡。如果是冬天,孩子的存活率非常低,如果是夏天,則有可能被路人撿到,送到福利院。
有人問過,為什麼領養中國棄嬰的都是外國人?其實還可以問,為什麼中國人不領養孩子?這個問題有雙向答案,一方面,中國人收養中國棄嬰比想像中困難。
《中國收養法》對於養父母的要求頗高,要求收養人無子女、年滿三十五周歲、婚姻狀況穩定,此外還要審核家庭條件,包括名下房產、月收入等;如果收養殘疾兒則要求略低,但很多人沒有信心撫養殘疾兒。符合要求的養父母需要到當地的民政局辦理收養手續,此過程並不複雜,但全靠民政局配合。
值得一提的是,外國人來中國收養,民政局會從他們手中收到「巨額補助」,所以不管是福利院還是民政局,都更希望把中國棄嬰送到西方。對於中國養父母的申請,態度不會太積極,甚至中國養父母還需要包個大紅包才能讓手續順利辦完。
另一方面,中國人過於看重「血緣關係」,普遍認為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就養不熟,很多不孕不育的夫妻,就算領養孩子,也不會坦白告知孩子的身世,怕孩子回去尋親以後就永遠離開,讓養父母白養一場。而且早期中國人經濟條件不好,養一個孩子就覺得生活困難,要再領養就會覺得很吃力。相對於西方政府負擔孩子成長很多費用,在中國養孩子並不容易。
歐美國家的人喜歡到亞洲領養棄嬰並不是新聞,自從1991年《中國收養法》開放了外國人來中收養的條件,截至2018年,超過11萬名中國棄嬰被美國人收養。西方人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影響,認為「施比受更為有福」。被收養到西方的中國孩子多數是殘疾兒或女嬰。
這些活生生的孩子,曾經被中國的家庭看作是「負擔」,但是被領養到西方以後,他們成為「家人」,有了一個被愛的環境,也有機會受到良好的教育,因為被收養,他們的人生有多更多選擇。所以,今(2021)年奧運會上,三位有才華的女孩子正在發光發熱。
很多中國網友說:加拿大撿了一個寶貝。有人反駁道:是加拿大把瑪姬培養成寶貝的。實際上,一個人的價值不應該取決於他本人的成就,而在於這個人是一個人。我很敬佩這些收養中國棄嬰的西方家庭,他們的奉獻做出一個很好地見證,就是愛能夠勝過人種、血緣和一切隔閡。同時,也是告訴那些棄養孩子的中國父母:你們所不要的孩子沒有比任何人差。
直到現在,中國重男輕女的現象略有扭轉。但福利院中被棄養的孩子還是不少,在發展成熟的大城市,福利院中的孩子通常是身患重病,大部分家庭無法負擔養育成本,健康孩子被棄養的情況已經很少見。
但是發展落後的地方,很多孩子被棄養僅是因為兔唇、耳廓發育不健全等小問題,通過簡單的治療就能醫治。且很多孩子在福利院聯合醫院的治療後,疾病能夠痊癒,恢復到與正常人無異,但即使是被治癒,遇不到願意收養他們的養父母,孩子們也只能在福利院孤獨地成長。
希望藉由奧運冠軍的故事,能夠激發中國人對於「收養」的思考,讓孤獨的人有家。
新聞出處:關鍵評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