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剪報
2021-06-11
寫給媽媽的信
有一些人,能把深切的悲痛轉化為深刻的思維。丹麥電影導演麗斯貝特·善姬·恩格斯托夫也是這樣的人。她是被丹麥養父母撫養長大的韓國孩子。她為了尋找親生母親來到韓國。
新聞類別:尋親
新聞出處:東亞日報
2021/06/09
有一些人,能把深切的悲痛轉化為深刻的思維。丹麥電影導演麗斯貝特·善姬·恩格斯托夫也是這樣的人。她是被丹麥養父母撫養長大的韓國孩子。她為了尋找親生母親來到韓國時,一名未婚母親問她:“作為領養兒的生活幸福嗎?”這是一個無情又無禮的提問。因為想念媽媽就快要死了,怎麽會幸福呢?但是想把孩子讓人領養的未婚母親的痛苦表情讓她猶豫不決。她說:“當然了。”這是照顧想把孩子送人的未婚母親的回答。
在19歲時生下自己並將自己送到海外的媽媽,她的心情不也和那位未婚母親一樣嗎?她的想法,難道不是要把自己送到更好的地方而不是為了拋棄嗎?她想更加了解韓國未婚母親們,不,媽媽的心。這就是她製作以“寫給媽媽的信”為副標題的紀錄片《不要忘記我》的原因。她在未婚母親收容所裏度過了1年零6個月,用相機拍攝了她們的日常生活。與此同時,她也明白了一個事實,沒有母親會輕易放棄孩子。她們想撫養孩子。但是社會不能容忍。首先是她們的父母不能容忍。
善姬導演看著他們的樣子,理解了自己的母親。強迫媽媽把剛出生的女兒送到海外去領養的,結果是韓國社會。把多達20萬名孩子送往海外的,也是韓國社會。非洲有句諺語說:“要想撫養一個孩子,需要整個村子。”與此相比,韓國社會非常非常缺乏這一點。這樣一想,覺得媽媽很可憐。本來就十分想念的媽媽,變得更加想念了。她希望媽媽能夠看到而拍了電影,還這樣說道:“我並不抱怨,媽媽也不要抱怨你了。我愛你,到永遠!”善姬導演,不,女兒對不願見自己的媽媽的深沈而溫暖的心讓我驚訝。
新聞出處:東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