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g)
孩子我想做你的母親(陳怡伶)
【陳怡伶/同志收養家庭家長】2021/05/01
30歲那年,我和伴侶共同創立自己的工作室。我們不只是親密的情人、生活緊密的室友,也是工作上彼此最得力的助手。由於感情和生活日趨穩定,在同居期間,我們陸陸續續領養了3隻流浪狗,慢慢建立起我們愛的小窩、擴展共同生活圈並打造家的樣貌。在交往且同居7年之後,和多數人一樣,我們決定步入禮堂,為自己也為我們的關係許下最神聖的承諾。我們的感情唯一和多數人不同的是,她和我一樣都是女人。
伴侶是一位非常喜歡孩子的人,在交往多年後,她多次提起想要生兒育女,卻一次次被我打回票。直到38歲那年,我終於向她承認自己其實也有想成為母親的渴望,只是苦於不知道兩個女人該如何生小孩。我們開始積極尋找各種可能,我們計劃生養2個孩子,先自己生育1個孩子,之後再收養1個孩子。無奈在投入大筆花費及心力出國做人工生殖後,仍然未果。經過一段時間處理內在的失落後,我們決定向機構提出收養無血緣孩子的申請。
同婚收養僅有單親親權
這段時間和社工多次的進行會談,內容包括:收養動機、身心狀況、原生家庭、伴侶關係、經濟結構到未來的育兒計劃。不斷地訪談及會面,是為了審核我們是否已經做好成為母親的準備,也確保孩子能夠得到新家庭妥善且有愛的照顧。除此之外,機構也為我們安排一系列的課程,首要先上完專為收養親職提供的專業課程,才能取得收養的資格。
在通過層層審核及等待後,10個月大的男孩終於來到我們家,進行3至6個月的試養期。剛來到我們家還在適應新環境、沒辦法好好吃睡的嬰孩,以及我們倆一夕之間成為新手媽媽的手忙腳亂,但即使如此,我們彼此仍在非常短暫的時間建立起強烈的連結,我實在沒有辦法用言語形容那份超越血緣的愛。記得有一回,我抱著兒子唱歌謠哄他睡覺時,突然感動到淚流滿面,原來我的這一生就是為了與他相遇,就是為了成為他的母親。
如今這個健康活潑的男孩已經2歲7個月,我們也通過了法院的裁定,正式拿到兒子「單親的親權」。為什麼我們明明是雙親,但在法律上是單親的狀態呢?台灣現有的專法,仍排除同志伴侶共同收養無血緣小孩的權利,只接受單身收養,所以即使在收養機構評估和審核,甚至是法院判決的過程中,都清楚明白顯示我和伴侶之間的穩定關係,也明確知道我是兒子的主要照顧者,最後也只能先獲得單親的親權。
法律上矛盾的關係,很讓人不解和痛心,即使我和我的配偶已登記結婚,是合法的婚姻關係,但我和兒子依然是法律上的陌生人。最深刻的母子連結,硬生生的被排除在法律保障之外。年初伴侶身體微恙到醫院檢查,在等待切片報告出爐之時,我們兩個都面臨了相當大的煎熬,萬一伴侶性命出了差池,那麼我將無法取得兒子的監護權。兒子將失去這世界最愛他的兩位母親,而我也將失去我最愛的摯兒……。
期待社會能看見並理解同志收養的困境,盡快修法讓兒子能夠擁有法律上的雙親保障。成為兒子的合法母親,是我最卑微也最迫切的盼望。
新聞出處: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