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剪報
2021-03-11
教養難題/手機的戰爭 成親子衝突新主因
根據兒盟二○一九年的社群軟體調查報告,台灣孩子平均十歲擁有第一支智慧型手機。對青少年父母來說,智慧型手機帶來了新型態的教養難題。
新聞類別:親職教育
新聞出處:聯合新聞網
【記者張靜文、洪欣慈、游昊耘/台北報導】2021/03/10
根據兒盟二○一九年的社群軟體調查報告,台灣孩子平均十歲擁有第一支智慧型手機。對青少年父母來說,智慧型手機帶來了新型態的教養難題。
北部某醫院愈來愈常接到禁用網路後,青少年和爸媽大打出手的個案,也曾有爸爸把網路關掉後女兒生氣捶窗戶,鮮血淋漓被送來急診室。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醫師陳映燁曾經有個病人,因為孩子好幾次以離家出走威脅使用手機,導致媽媽失眠憂鬱來就診。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丘彥南觀察,手機使用是這幾年門診常見親子間緊張關係主因,孩子不滿「同學都有,我為什麼沒有?」家長氣「時間到了卻不下線!」有些孩子甚至用自傷、暴力來威脅。
給孩子智慧型手機是個「無法收回」的決定,專家都建議,能愈晚給愈好,判斷標準不是孩子的年紀,而是父母有沒有「準備好」踏上手機教養旅程?世界各國數字看來,英國平均七歲、瑞典十歲、日本十二歲;相較網路分級規範嚴格的歐洲國家,亞洲國家的孩子普遍較晚擁有智慧型手機。孩子幾歲該擁有智慧型手機並無標準答案,更重要的是家庭與社會等大環境是否有合宜的規範與引導。
展翅協會兒少網安處處長陳時英說,多數家長都只想到管理使用時間,但其實更重要的是知道孩子正在用什麼?犯罪集團比你更知道孩子在玩什麼、知道哪裡可以找到孩子,與其一味禁止,不如積極教孩子因應網路留言與陷阱。
陳時英提醒,家長要看懂在網路沉迷的背後,孩子遇到的問題:人際、家庭、學習挫敗、沒有自信心、失去自我價值、無法處理親密關係等,這些都反映了孩子在真實世界的根本需求,都不是縮短手機使用時間就可以解決。
新聞出處: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