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剪報
2020-04-05
給他們愛!不到3歲兄弟分開半年 重逢後哥緊抱喊弟弟
2歲半的翔翔與1歲半的凱凱2兄弟,因為生母是小媽媽、生父到國外避不見面,最後由新北社會局緊急安置,2兄弟曾分開半年時間,因「類家庭」的新安置方式而重逢,翔翔見到凱凱立刻向前緊抱並喊聲「弟弟」,讓一旁的人不禁紅了眼眶。
新聞類別:寄養
新聞出處:聯合新聞網
【記者王敏旭/新北即時報導】
2歲半的翔翔與1歲半的凱凱2兄弟,因為生母是小媽媽、生父到國外避不見面,最後由新北社會局緊急安置,2兄弟曾分開半年時間,因「類家庭」的新安置方式而重逢,翔翔見到凱凱立刻向前緊抱並喊聲「弟弟」,讓一旁的人不禁紅了眼眶。
新北社會局兒童少年福利科長劉倩如說,新北目前安置雖有類家庭、機構、寄養家庭,會依據個案狀況,分別安置在不同地方,手足盡量以類家庭方式安置,翔翔、凱凱非外傷的受虐,卻未被良好照顧,造成2兄弟個性都有極端狀況。
劉倩如指出,生母是未成年未婚生子,也未向原生家庭求助,生父則到國外,僅在剛開始有支應生活費,不論是孕期或是產後均無法提供良好照顧,事後緊急安置,翔翔受到壓抑出現超齡表現,長時間站著觀察四周,凱凱則容易躁動。
劉倩如說,照顧性不足的孩童,年紀再小身體都會記得,2兄弟個性都出現極端反應,但經過類家庭半年充滿愛、安全的照顧方式,以及穩定的生活、關係、環境,將翔翔、凱凱2兄弟的個性,逐漸極端趨近正常值。
偏差行為的孩童是缺愛症候群的表現,劉倩如表示,因為孩童不滿足,所以會有挑戰、刺探、哭鬧、謹慎等極端行為,修正偏差方式,必須讓孩童感受到成人給予的關愛與安全感,才能慢慢穩定。
劉倩如也說,給予孩童犯錯、肯定等適度的空間,才能讓極端個性的孩童獲得改變,但需要時間進行,翔翔、凱凱在類家庭受到半年的照顧就有明顯改善,給予包容、愛、穩定生活,對年紀越小的孩童越重要。
新聞出處: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