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
身世告知怎麼辦 英文版 網站導覽 臉書粉絲團 聯絡我們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 關於我們
    • 緣起
    • 服務宗旨
    • 組織架構
    • 服務項目
    • 交通資訊
    • 常見問題
    • 聯絡我們
  • 收養人
    • 何謂收養及收養資格
    • 收養前的檢視
    • 收養流程
    • 近親收養議題
    • 繼親收養議題
    • 單身收養議題
    • 收養故事
  • 出養人
    • 何謂出養
    • 出養前的檢視
    • 如何為孩子做準備
    • 認識出養人
    • 出養故事
  • 被收養人
    • 何謂收出養
    • 什麼是尋親
    • 認識被收養人
  • 身世告知
    • 孩子想知道身世的原因
    • 如何開始這個話題?
    • 告知時的注意事項
    • 不同年紀要注意什麼呢?
    • 告知身世後會發生什麼事
    • 如何和孩子以外的人談收養
    • 繼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近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身世告知怎麼辦 資源清單
  • 尋親
    • 尋親準備
    • 尋親服務流程
    • 尋親申請
    • 尋親重聚預備
    • 尋親佈告欄
    • 尋親故事
  • 最新消息
  • 收出養百寶箱
    • 合法收出養機構
    • 收養親職課程
    • 國外收養資訊
    • 相關法令
    • 收養相關統計
    • 中心出版品
    • 收出養書籍/影音/剪報
    • 影音專區
    • 常用表單下載
    • 相關連結
  • English 網站導覽 臉書粉絲團 連絡我們
    身世告知怎麼辦
  • 關於我們
    • 緣起
    • 服務宗旨
    • 組織架構
    • 服務項目
    • 交通資訊
    • 常見問題
    • 聯絡我們
  • 收養人
    • 何謂收養及收養資格
    • 收養前的檢視
    • 收養流程
    • 近親收養議題
    • 繼親收養議題
    • 單身收養議題
    • 收養故事
  • 出養人
    • 何謂出養
    • 出養前的檢視
    • 如何為孩子做準備
    • 認識出養人
    • 出養故事
  • 被收養人
    • 何謂收出養
    • 什麼是尋親
    • 認識被收養人
  • 身世告知
    • 孩子想知道身世的原因
    • 如何開始這個話題?
    • 告知時的注意事項
    • 不同年紀要注意什麼呢?
    • 告知身世後會發生什麼事
    • 如何和孩子以外的人談收養
    • 繼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近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身世告知怎麼辦 資源清單
  • 尋親
    • 尋親準備
    • 尋親服務流程
    • 尋親申請
    • 尋親重聚預備
    • 尋親佈告欄
    • 尋親故事
  • 最新消息
  • 收出養百寶箱
    • 合法收出養機構
    • 收養親職課程
    • 國外收養資訊
    • 相關法令
    • 收養相關統計
    • 中心出版品
    • 收出養書籍/影音/剪報
    • 影音專區
    • 常用表單下載
    • 相關連結
收出養百寶箱
::: 首頁 > 收出養百寶箱 > 收出養書籍/影音/剪報 > 真愛無關血緣 寄養家庭收穫比辛苦多
真愛無關血緣 寄養家庭收穫比辛苦多
新聞剪報 2019-12-08

真愛無關血緣 寄養家庭收穫比辛苦多

新聞類別:收養與出養 新聞出處:聯合新聞網

【中央社 台北8日電】

  李素霞擔任寄養家庭12年,曾為早產兒半年日夜顛倒、全年無休,每次孩子離家出養就像「心被撕裂」。朋友笑她傻、應當保母賺錢,但她認為真愛無關血緣,陪孩子長大比錢更重要。

  衛生福利部今天舉行108年績優兒少安置教養機構及收出養媒合服務者與績優資深專業人員及寄養家庭頒獎典禮,李素霞獲寄養家庭績優獎。

  李素霞自民國95年起申請擔任寄養家庭,至今超過12年,共照顧過16名寄養兒少,包含不少發展遲緩、行為問題的孩子。她除了提供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且常陪伴、傾聽孩子的需求,每天晚上還有與寄養孩子的睡前親吻儀式,讓孩子感受充足的關愛。

  李素霞下午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照顧孩子有很辛苦的地方,如曾照顧一名早產兒,身體瘦小如巴掌大,長達半年都日夜顛倒,「比帶自己小孩還要辛苦、付出更多。」

  擔任寄養家庭,每個月雖有補助,但李素霞說,常常每個月拿到的錢都不夠付幼兒園的費用,且食衣住行育樂醫療常要自掏腰包。照顧寄養兒也沒有休假,每天24小時全年無休,一直到今年才終於放到「喘息」假。

  但這些困境都沒有阻卻李素霞付出的心,只是每當寄養童的寄養時限到,必須回原生家庭或到機構安置、出養時,她的心就像被撕掉一塊般的痛。她曾為了不要再經歷離別的痛苦,想暫停擔任寄養家庭,但家扶督導一句話點醒她:「還有很多小孩需要妳。」讓她又堅強起來。

  因李素霞有保母、護理執照,有朋友笑她傻,為何要做「賠本生意」,既然要照顧小孩,何不賺保母費,但李素霞說,真心就沒有障礙,真愛無關血緣,過去她受沒有血緣關係的曾祖母百般呵護一直到成年,如今她在寄養童心中種下善的種子,陪他們正面迎戰生活的挑戰,這是一種傳承,比賺錢更重要。

  另一名獲獎的寄養家庭代表劉婉惠,從90年開始幫助寄養童至今已18年,帶過28名孩子,雖然有許多挑戰和辛苦,但一路走來,她給了孩子陪伴和家庭的溫暖,孩子也陪伴她,讓她不感寂寞,且有滿滿的成就感,也讓先生以她為榮。

  劉婉惠受訪時表示,有些寄養孩子的狀況很辛苦,也很讓人揪心。如她帶過一名孩子,爸爸長期入監,媽媽又不願意相認,孩子無法回歸原生家庭,也充滿挫折。後來孩子結婚,由她擔任主婚人,補上了孩子家庭的空缺。

  劉婉惠也說,擔任寄養家庭最關鍵是「不能討厭小孩」,要試著不斷接觸、理解,用不同的方法和孩子溝通,讓這些本來在原生家庭裡受到傷害的孩子,重新感受溫暖。她看著本來受家暴、發展遲緩的孩子,在她陪伴下能漸入佳境,且發育狀況又跟上正常孩子,就覺得一切付出都很值得。

  安置機構、寄養家庭及收養家庭都是屬於兒少福利的替代性照顧,雖然家庭是最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但當兒童無法在原生家庭獲得適當照顧時,政府即須提供替代性照顧資源,給兒童妥善的教養服務,使其能在幸福及關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新聞出處:聯合新聞網

 

回列表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Facebook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Line
:::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地址:10066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1號5樓之1

電話:(02) 8979-5430 傳真:(02) 2321-2798

信箱:adoption@adoptinfo.org.tw

主辦單位: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 2019 Child and Juvenile Adoption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