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
身世告知怎麼辦 英文版 網站導覽 臉書粉絲團 聯絡我們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 關於我們
    • 緣起
    • 服務宗旨
    • 組織架構
    • 服務項目
    • 交通資訊
    • 常見問題
    • 聯絡我們
  • 收養人
    • 何謂收養及收養資格
    • 收養前的檢視
    • 收養流程
    • 近親收養議題
    • 繼親收養議題
    • 單身收養議題
    • 收養故事
  • 出養人
    • 何謂出養
    • 出養前的檢視
    • 如何為孩子做準備
    • 認識出養人
    • 出養故事
  • 被收養人
    • 何謂收出養
    • 什麼是尋親
    • 認識被收養人
  • 身世告知
    • 孩子想知道身世的原因
    • 如何開始這個話題?
    • 告知時的注意事項
    • 不同年紀要注意什麼呢?
    • 告知身世後會發生什麼事
    • 如何和孩子以外的人談收養
    • 繼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近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身世告知怎麼辦 資源清單
  • 尋親
    • 尋親準備
    • 尋親服務流程
    • 尋親申請
    • 尋親重聚預備
    • 尋親佈告欄
    • 尋親故事
  • 最新消息
  • 收出養百寶箱
    • 合法收出養機構
    • 收養親職課程
    • 國外收養資訊
    • 相關法令
    • 收養相關統計
    • 中心出版品
    • 收出養書籍/影音/剪報
    • 影音專區
    • 常用表單下載
    • 相關連結
  • English 網站導覽 臉書粉絲團 連絡我們
    身世告知怎麼辦
  • 關於我們
    • 緣起
    • 服務宗旨
    • 組織架構
    • 服務項目
    • 交通資訊
    • 常見問題
    • 聯絡我們
  • 收養人
    • 何謂收養及收養資格
    • 收養前的檢視
    • 收養流程
    • 近親收養議題
    • 繼親收養議題
    • 單身收養議題
    • 收養故事
  • 出養人
    • 何謂出養
    • 出養前的檢視
    • 如何為孩子做準備
    • 認識出養人
    • 出養故事
  • 被收養人
    • 何謂收出養
    • 什麼是尋親
    • 認識被收養人
  • 身世告知
    • 孩子想知道身世的原因
    • 如何開始這個話題?
    • 告知時的注意事項
    • 不同年紀要注意什麼呢?
    • 告知身世後會發生什麼事
    • 如何和孩子以外的人談收養
    • 繼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近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身世告知怎麼辦 資源清單
  • 尋親
    • 尋親準備
    • 尋親服務流程
    • 尋親申請
    • 尋親重聚預備
    • 尋親佈告欄
    • 尋親故事
  • 最新消息
  • 收出養百寶箱
    • 合法收出養機構
    • 收養親職課程
    • 國外收養資訊
    • 相關法令
    • 收養相關統計
    • 中心出版品
    • 收出養書籍/影音/剪報
    • 影音專區
    • 常用表單下載
    • 相關連結
收出養百寶箱
::: 首頁 > 收出養百寶箱 > 收出養書籍/影音/剪報 > 正常就好,何必快樂?
正常就好,何必快樂?
推薦書籍 2013-08-08

正常就好,何必快樂?

一場傷痕累累的對愛與家的追尋 當今英國最具爭議性的小說家 《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 珍奈.溫特森 回憶錄 關於傷口,關於失落,關於得不到的愛,以及再次追尋的勇氣
類別:婚姻與家庭 作者:Jeanette Winterson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3-08-08 ISBN:9789865829322

一場傷痕累累的對愛與家的追尋 當今英國最具爭議性的小說家
《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  珍奈.溫特森  回憶錄
關於傷口,關於失落,關於得不到的愛,以及再次追尋的勇氣


   一個小說家竟然是在只擁有六本書的家庭長大?英國作家珍奈.溫特森追溯她的成長:她與母親的關係緊張卻疏離,性別認同的課題使她更格格不入。幸好上了大學,文學為她打開全新世界。成人也成名之後,她得知自己是被領養的孩子,失落感排山倒海而來。她尋找生母下落,這又是一段面對傷口的黑暗過程……
   你如何去愛另外一個人?你如何相信另外一個人也愛你?
   我一點也不懂。我以為愛就是失去。
   為何愛得要失去了才能測量?
   本書是一個追尋身世的故事。作者是知名作家,而成名作品就是她半自傳性質的小說,但一直到她有勇氣穿過種種冷漠、忽視、孤單的記憶,仔細辨認諸多感覺,熬過內心惡獸的折磨,她才終於能藉由書寫來面對事實,承認自己是一個被領養的孩子,寫下這一個關於愛與失落、生命與勇氣的故事。
   書的前半,作者追溯她在英國工業城市長大的童年。她在一個只有六本書的家庭長大,但他熱愛文字。她生活在一個與文學毫無關係的環境裡,渴望父母的愛卻無法得到回應,還得面對自己明顯喜愛女孩的傾向。她是個在各方面都格格不入的孩子。
   這孩子被鎖在家門外不准入內。她坐在門前台階上仰望夜空,想像此刻如果身在他方,星星看來是否相同。
   她母親對於生活沒有熱情,心裡同時住著暴君和傳教士,在家中櫃子藏起一把左輪手槍,隨時等候聖經啟示錄裡諭示的末日到來。
   女兒與母親,兩人同樣寂寞卻毫無交集。她十六歲某一天,與母親起爭執。母親質問:「若你可以正常,你為什麼要快樂?」這是關鍵句。
   隔天,她離家出走了。三年後她進入牛津大學,從此循著文學這一道遙遠卻清晰的光亮匍匐前進。
   書的後半,描述這位五十歲小說家設法追蹤生母的下落。她回到她以為自己被遺棄的那一天,從最初開始觀看自己對於失落的恐懼和對於愛的渴望。這個追蹤的過程,對外,她必須與社工人員和法律單位打交道;往內,她要安撫自己內心深處那個被遺棄而沒有名字的嬰兒。嚴重的挫折感與失落感交相打擊,竟然使她進入瘋狂狀態:生活脫序,精神失常,與人群隔離,心情破碎。
   歷經一段與內心黑暗進行險惡角力的時光,她逐漸領悟到:她以為自己一直得不到愛,其實她也一直不懂得如何愛人。然後可以大聲說:對自己的愛就是對生命的愛,值得你用盡力氣像鮭魚一樣逆游而上;而傷口,傷口是你永遠的身分,如果你試著清理它,也許它會先來復仇,但最後,傷口就是帶領你回家的印記。

 

(以上圖片及介紹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相關連結:博客來網路書店

回列表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Facebook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Line
:::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地址:10066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1號5樓之1

電話:(02) 8979-5430 傳真:(02) 2321-2798

信箱:adoption@adoptinfo.org.tw

主辦單位: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 2019 Child and Juvenile Adoption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