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
身世告知怎麼辦 英文版 網站導覽 臉書粉絲團 聯絡我們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 關於我們
    • 緣起
    • 服務宗旨
    • 組織架構
    • 服務項目
    • 交通資訊
    • 常見問題
    • 聯絡我們
  • 收養人
    • 何謂收養及收養資格
    • 收養前的檢視
    • 收養流程
    • 近親收養議題
    • 繼親收養議題
    • 單身收養議題
    • 收養故事
  • 出養人
    • 何謂出養
    • 出養前的檢視
    • 如何為孩子做準備
    • 認識出養人
    • 出養故事
  • 被收養人
    • 何謂收出養
    • 什麼是尋親
    • 認識被收養人
  • 身世告知
    • 孩子想知道身世的原因
    • 如何開始這個話題?
    • 告知時的注意事項
    • 不同年紀要注意什麼呢?
    • 告知身世後會發生什麼事
    • 如何和孩子以外的人談收養
    • 繼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近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身世告知怎麼辦 資源清單
  • 尋親
    • 尋親準備
    • 尋親服務流程
    • 尋親申請
    • 尋親重聚預備
    • 尋親佈告欄
    • 尋親故事
  • 最新消息
  • 收出養百寶箱
    • 合法收出養機構
    • 收養親職課程
    • 國外收養資訊
    • 相關法令
    • 收養相關統計
    • 中心出版品
    • 收出養書籍/影音/剪報
    • 影音專區
    • 常用表單下載
    • 相關連結
  • English 網站導覽 臉書粉絲團 連絡我們
    身世告知怎麼辦
  • 關於我們
    • 緣起
    • 服務宗旨
    • 組織架構
    • 服務項目
    • 交通資訊
    • 常見問題
    • 聯絡我們
  • 收養人
    • 何謂收養及收養資格
    • 收養前的檢視
    • 收養流程
    • 近親收養議題
    • 繼親收養議題
    • 單身收養議題
    • 收養故事
  • 出養人
    • 何謂出養
    • 出養前的檢視
    • 如何為孩子做準備
    • 認識出養人
    • 出養故事
  • 被收養人
    • 何謂收出養
    • 什麼是尋親
    • 認識被收養人
  • 身世告知
    • 孩子想知道身世的原因
    • 如何開始這個話題?
    • 告知時的注意事項
    • 不同年紀要注意什麼呢?
    • 告知身世後會發生什麼事
    • 如何和孩子以外的人談收養
    • 繼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近親收養身世告知建議
    • 身世告知怎麼辦 資源清單
  • 尋親
    • 尋親準備
    • 尋親服務流程
    • 尋親申請
    • 尋親重聚預備
    • 尋親佈告欄
    • 尋親故事
  • 最新消息
  • 收出養百寶箱
    • 合法收出養機構
    • 收養親職課程
    • 國外收養資訊
    • 相關法令
    • 收養相關統計
    • 中心出版品
    • 收出養書籍/影音/剪報
    • 影音專區
    • 常用表單下載
    • 相關連結
::: 如何和家人以外的人談收養

如何和家人以外的人談收養

在收養孩子的過程中,週遭親友、鄰居甚至是同事可能會聽聞你們正在辦理收養,有些人甚至會想知道更多關於孩子的事情,例如孩子從哪來?親生父母背景?孩子以前被照顧的狀況等,有些是好奇、有些是關心,身為養父母的你們是否曾想過要如何處理呢?以下幾個問題可以幫助你們思考:

  • 關於收養這件事情,你們想要和哪些人說? 
  • 為什麼要說收養這件事情?有哪些好處或壞處? 
  • 收養這件事情應該說多少? 
  • 這是孩子的事情,是否應該聽聽孩子自己的想法及意見?

 

保母、托兒所及幼稚園 

收養手續尚未完成,必須請保母照顧孩子時,要告知保母收養這件事情嗎?這是許多收養父母會問的問題。在收養程序未完成時,孩子無法更改姓名,保母可能會從健保手冊上得知孩子的姓氏與養父母不同;保母帶孩子就醫時,醫生可能會問及孩子過去就醫史及疾病史,為了孩子健康著想,建議可誠實告知保母關於收養一事。

如果養父母要收養的孩子超過3歲,孩子很可能記得過去的照顧者,像是生父母、祖父母或寄養家庭,孩子常常會在無意間說出過去的人事物,學校及保母可能會從孩子的言談中發現收養事實。有些孩子藉由這種提及過去的人事物來傳達表達思念,大人們如果可以讓孩子談論過去,孩子會比較容易適應收養家庭,收養父母在評估後可以讓照顧者了解收養概況。

 

親戚

  • 親戚無法將被收養的孩子視為家人?看到孩子可能會竊竊私語? 
  • 孩子間為玩具爭吵時,親戚的孩子說出「你不是你媽媽生的啦!」、「你是從外面帶回來的!」 
  • 孩子可能會經常聽到親戚說:「你要好好孝順父母喔,不要惹父母生氣,因為他們你才能過得這麼好。」

台灣是注重人情的社會,通常的關心方式是涉入他人的隱私,因此如何能保有親戚間的關係,又能讓對方配合自己處理收養的方式是一大學問。如果家族中發生財產或親屬不合等問題,你可能會發現親戚對於孩子有不一樣的對待,這時你可以考慮減少孩子與這些親戚的接觸,或是當孩子提出疑問時給予一些說法,而說法的內容必須視孩子是否知道身世而定。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讓孩子認為收養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鄰居、同事及朋友

  1. 鄰居或社區警衛:收養父母可視居住當地時間長短、與鄰居關係是否親密、孩子是否有可能從鄰居處得知被收養的事實等原則來考慮。如果你們平時與鄰居的關係不錯,家中突然多了一個孩子勢必會引起他們的疑問。有些收養父母會用「孩子自小放在親戚家照顧」等原因來解釋,但請記得,說了一個謊後必須圓更多的謊,難保謊言何時會被拆穿。有時候,堅定的態度反而可以避免他人臆測,並讓他人清楚你的態度。
  2. 同事:你可能會因孩子生病需向公司請假,收養完成後你必須幫孩子辦理健保,公司的員工旅遊或聚餐時,你可能會帶著孩子一同前往,這。因此多數收養父母會讓親近的同事及主管知道收養這件事,除了可以方便處理孩子的事情,甚至可能因此擁有許多育兒的諮詢對象及資源。朋友的部分則可以你認為的親疏遠近程度,來選擇是否告知以及要告知多少。

 

學校

隨著孩子就學,養父母會面臨是否該告知學校老師。養父母可以先評估學校老師對於收養的概念,或視當時狀況是否有必須告知的原因,當然也須考量孩子對於告知後的接受度。有些孩子可能會認為「收養」是件奇怪的事情;有些孩子可能不喜歡自己與別人不同;有孩子可能擔心老師或同學對自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因此養父母除先觀察孩子的反應,也可以和孩子聊聊可以如何回應,教孩子學習處理問題要比防堵來的有建設性,你可以先問問孩子有哪些處理方法,有時孩子的方式也可以很不錯。

若收養父母願意讓學校知道收養的事情,請記得要清楚的提醒老師,這些收養的資訊並不需要讓每個人知道。

一、收養父母可以想想的問題:

  1. 你覺得應該告知學校關於收養的事情嗎?為什麼? 
  2. 在學校曾經發生哪些關於收養議題的衝突?孩子如何回應?你如何回應? 
  3. 如何避免往後在學校再度發生這些事情? 
  4. 假設老師對於收養是負面的想法,你打算怎麼處理?

 

二、提醒您:幼稚園階段 

孩子上幼稚園時,學校會請家長提供『預防注射卡』,確認孩子是否按時接受預防注射。因注射卡上會有姓名、身分證字號、地址等基本資料,故假設孩子上幼稚園時收養手續尚未完成,雖然你們已經幫孩子取了新名字,但會面臨書面上之資料與實際上資料不同,而有向學校老師解釋的必要。

 

三、小學階段

孩子上小學時父母必須填寫許多文件,你會發現文件有個問題是,詢問你與孩子的關係為何,請您圈選『生、繼、養』。多數台灣的養父母認為不需特別告知學校,因此會填寫『生』,除非是孩子在學校有一些特殊的議題或是孩子說出收養一事,養父母才會選擇告知學校老師。另外學校可能會要求繳交戶口名簿,在這裡提醒收養父母,戶口名簿並不會有『收養』的註記,戶籍謄本才會清楚的寫出收養身份,因此尚未準備讓學校得知收養事實的父母,可選擇提供戶口名簿。

 

【摘錄自-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收養知多少?如何與孩子談身世】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Facebook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Line
:::

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

地址:10066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1號5樓之1

電話:(02) 8979-5430 傳真:(02) 2321-2798

信箱:adoption@adoptinfo.org.tw

主辦單位: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 2019 Child and Juvenile Adoption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