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收養媽媽的心路歷程
一邊擦拭著神桌,一邊仍不禁望向熟睡的女兒,她已經和我們相處很久,而且總算在日前列在我們的戶籍之內。明天是婆婆過世二週年的忌日,正好可以告慰她在天之靈──親愛的媽媽,請您放心您的么子、么媳已經有一個可愛的女娃娃,雖非己出但必視為己入。
由於先生與我接近而立之年,因此婚後我們即有共識要盡早生育。不過,一年、二年光陰過去了,我自認很認真、仔細的計算受孕期,可是肚皮依然沒有變化,基於「結婚生子」的傳統觀念,我不得以選擇「不孕治療」。
醫師經尋得可能病因之後,建議我們施行人工受孕治療,於是我們展開按月按時請假治療的計畫,做到第六次時,醫生特地解釋人工受孕治療的有效次數是六次。六次仍然不孕,受過高等教育的我們只好選擇接受。接受之外似乎還有輕鬆的感覺,我們的工作、婚姻似乎再也經不起這些折磨了!
之後,我們各自忙於自己的事業,逐漸地不在意膝下無子,再加上先生上有2個兄長傳家,公婆亦不急著我們生孩子,我們當了七年「頂客族」。這段時間以來,有人羨慕我們的自由、有人憐憫我們的孤寂,但好在我夫婦倆皆十分的坦然:我們的不孕並非自願,乃是上天的安排,或許還是前世積德,未曾留下兒女債呢!
有些關心我們的親友建議,抱養小孩或許可以帶來親生子女,因我的年紀已經有一把,對當高齡產婦實不感興趣,但「收養孩子」卻讓我有些心動。公公因家貧,因此在十八歲的時候當了別人家的養子,雖然有人說養母家只當找個不花錢的長工,但我仍親眼目睹公公對其養母的尊敬及感謝;我母親一歲便過房當養女,因為如此,她比別人多了一位疼惜她的娘、多了一個融洽的家;舅舅也是養子,有心臟病宿疾的外祖母感冒時,舅舅夫婦徹夜未眠──這些週遭的例子讓我們十分確信,養子女和親子女是沒有分別的,於是我們決定收養。
一開始,先後輾轉介紹來一男一女,索價8─10萬元,先生認為這有販賣人口之嫌,並不積極予以回應;而後,婆婆建議我們收養先生妹妹一歲半的雙胞胎女兒其中一個,妹妹夫婦雖然生活壓力沉重但卻十分疼愛孩子,我何忍拆散?最正式的一次收養亦是一位不孕朋友介紹的(他們已收養到一個女兒),雖然當時我們有些質疑出養人無力撫養的動機(孩子的生父服務於國營企業),但基於好友的熱心安排、與對無辜胎兒的同情使我們接受了。不過,我們並沒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在付完生母的生育及產後療養費用、並留置嬰兒於醫院,由護理人員照顧孩子至滿月後,竟傳來生母反悔、欲索回孩子的消息,基於親情可貴,我們同意把孩子還給生母,不過從這件事後,我們也不再積極進行收養行動了。
在事業攀登高峰時,我們因找不到工人,乃趁盈餘未被侵蝕掉時,斷然結束事業,先生也重新當雇員;我則因為得到大腸潰瘍的毛病,決定辭職在家休養。那個時候試管嬰兒已經相當盛行,婆婆見我得閒乃試探我的意願,我簡單的以「身體狀況不好、恐怕無法承受多次的開刀」予以婉拒。我那時已超過35歲,對這種花錢、挨刀受罪又沒有百分之百成功受孕的做法實在不感興趣。雖然很多人都說:沒有子女會落的老年沒人照料、死後沒人祭拜的下場,可是我們卻一直對這種「養兒防老」的古早說法頗不以為然,週遭到處可以看到父母辛勤養大兒女,到頭來兒女卻不願意奉養年老父母的例子,再說,我們生活簡樸所需不多,可以自存老本。
我已經在家休息2年,承接婆婆家計的責任,而開始接觸佛法,我突然覺得人生應該再做些什麼才算圓滿,我心裡頭就在想:「養育孩子」應當是一種社會盡責的表現吧!上一代養育我們,當我們有能力了也應當負起養育下一代的責任,來綿延這個社會,雖然我沒辦法擁有自己的孩子,但若有機會收養孩子,我一定會全心全意的照顧、培育、愛護她的。這個時候,我恰好看到電視台播放有關收養的電影,盲眼夫婦為了收養孩子契而不捨爭取的精神令我感動;孤女為脫離冷漠孤兒院而壓抑頑皮童性、博取收養人接納,而終究和收養人培育出深厚的感情,亦引發我許多深藏的愛心,詢問先生以及家人的支持後,我們又踏上「收養」的路。
於是,經過一段不算短的日子後,我們擁有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加入的確帶來一些新的改變,「收養」不僅幫助了孩子、幫助了一個破碎的家、也了婆婆生前最掛念的一件事、更是由此替我們家找到了新的生命和快樂泉源。